静不下来的腿: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防治攻略

来源: 作者: 添加时间:2025/8/14 点击次数:71

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于海波

已经是深夜,结束血液透析治疗的王大爷躺在床上辗转发侧,无法入睡,他形容自己的双腿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爬行啃咬,又像被微弱的电流刺激,一种难以名状的焦灼感从骨头深处渗出。他不停地翻身、捶打双腿,甚至需要下床来回走动才能缓解片刻痛苦。"每次透析完最怕晚上,腿一闹腾,整宿整宿没法睡,人都快熬干了。"王大爷的叹息,道出了许多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共同的困境——不安腿综合征。

一、 不安腿综合征:透析患者常见的"不速之客"

不安腿综合征(Restless Legs Syndrome, RLS)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,其特征表现为强烈的、不可抗拒的活动双腿的冲动,通常伴随令人不适的感觉异常。对于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,RLS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,研究表明高达20%-68% 的透析患者深受其扰。它像一个"不速之客",常常在夜间或静息时来袭,严重干扰患者的睡眠质量,导致白天疲惫不堪、情绪低落、注意力难以集中,甚至加剧焦虑抑郁情绪,显著拉低患者的生活质量。长期睡眠剥夺还会影响血压控制、心血管健康,并削弱机体免疫力,成为透析患者整体健康管理中的一大挑战。

二、 识别"静不下来的腿":主要症状剖析

RLS的症状有其鲜明特点,透析患者及其家属可通过以下核心表现进行识别:

强烈的活动欲望: 最核心的特征是腿部深处(有时也会波及手臂)出现一种难以忍受、迫切需要活动腿部的强烈冲动。这种冲动并非主观意愿,而是源于深层的不适感。

令人不适的感觉: 这种冲动通常由腿部深部令人不快甚至痛苦的感觉所诱发或伴随。患者常描述为:

"蚁爬感": 像有无数蚂蚁或小虫在皮肤下或肌肉里爬行。

"电流感""麻刺感": 类似微弱电流通过或针扎般的麻刺感。

"灼烧感""酸胀感""拉扯感": 深部组织的酸痛、胀痛、灼热或肌肉被拉扯的感觉。

"难以名状的不适": 有时患者难以精确描述,但就是感觉"说不出的难受""憋得慌"

静息时发作或加重: 症状在安静休息、坐卧(如坐着看电视、躺着准备睡觉)时出现或明显加重。

活动后部分或完全缓解: 活动患肢(如走动、踢腿、伸展、按摩、捶打)能迅速带来部分甚至完全缓解。但这种缓解通常是暂时的,一旦停止活动或恢复静息状态,症状往往很快卷土重来。

夜间恶化: 症状在傍晚或夜间(尤其是午夜前)最为严重。这是RLS非常典型的昼夜节律特点。

影响睡眠: 夜间症状的恶化是导致入睡困难、夜间频繁觉醒的主要原因。患者常因腿部不适而被迫下床走动,严重破坏睡眠结构。

三、 是RLS还是其他问题?诊断与鉴别至关重要

诊断RLS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。医生通常依据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(IRLSSG)制定的诊断标准:

活动双腿的强烈冲动,通常伴随腿部不适感。

上述冲动和不快感在休息或不活动(如坐、卧)时出现或加重。

活动(如行走、伸展)可使冲动和不适感部分或完全缓解。

上述症状在傍晚或夜间比白天更严重(或仅在傍晚/夜间出现)。

这些症状不能由其他疾病或行为问题(如腿部肌肉痉挛、静脉曲张不适、关节炎疼痛、习惯性抖腿)完全解释。

血液透析患者诊断的特殊考虑:

症状时间: 由于透析治疗的特殊性,症状可能在透析过程中(尤其是长时间静坐的后半段)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即出现并加重,不一定等到典型的傍晚或夜间。

全面评估: 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特点、诱发缓解因素、时间规律、对睡眠和生活的影响程度。

体格检查: 重点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腿部不适的疾病(如周围神经病变、血管病变、关节炎等)。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是必要的。

实验室检查:

铁代谢指标: 血清铁蛋白(反映铁储备)是必查项目,即使血红蛋白正常。透析患者铁蛋白低于100-200 ng/mL 常被视为铁缺乏(即使绝对铁缺乏标准可能更高),是重要的可纠正因素。

肾功能指标: 了解残余肾功能及透析充分性。

电解质(钙、磷、镁)、甲状旁腺激素(iPTH): 评估矿物质骨代谢紊乱情况。

维生素(如叶酸、B12): 排除维生素缺乏。

其他: 根据情况可能检查血糖、甲状腺功能等。

关键鉴别诊断(容易与RLS混淆的情况):

容易混淆的病症 RLS的核心区别点 对透析患者的意义

腿部痉挛(抽筋) 突发剧烈疼痛、肌肉变硬成块状,活动不能缓解反而需拉伸特定肌肉。持续时间短。 透析中/后常见,常与脱水、电解质失衡相关。需明确区分疼痛性质和处理方式。

周围神经病变 麻木、刺痛、烧灼感持续存在,活动不缓解甚至加重(如糖尿病足)。可有感觉减退/缺失。 尿毒症本身可致神经病变,症状常持续,需神经传导检查鉴别。治疗侧重原发病管理。

静坐不能 内心极度不安、烦躁、无法静坐,全身性(不止腿),常为药物(如抗精神病药)副作用。 透析患者用药复杂,需留意药物史。主观感受更强调内心焦躁不安而非腿部特定不适感。

静脉功能不全/静脉曲张 腿部沉重、钝痛、水肿(尤其久站后),抬高腿可缓解。可见明显曲张静脉。 透析患者活动受限,静脉回流可能受影响。症状与姿势相关性强,活动未必能缓解不适。

关节炎/骨骼肌疼痛 疼痛定位明确(关节或肌肉),活动加重,休息可能缓解。压痛、活动受限常见。 透析患者常合并骨关节病。疼痛性质、定位及活动对其影响(加重而非缓解)是关键区别点。

四、 应对"不安的腿":综合治疗策略

治疗透析患者的RLS,需采取个体化、综合性的策略,优先处理可纠正因素:

纠正潜在诱因:

优化铁储备: 这是重中之重!若血清铁蛋白低(尤其<100-200 ng/mL),即使血红蛋白达标或在使用促红素,也应积极静脉补铁。目标是维持铁蛋白在合理范围(如200-500 ng/mL),需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判断。

改善透析充分性: 确保达到足够的Kt/V等指标,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。

管理矿物质骨代谢紊乱: 通过药物(磷结合剂、活性维生素D、拟钙剂等)和饮食控制,将血钙、磷、iPTH维持在目标范围。

评估并调整相关药物: 某些药物(如传统抗组胺药、部分抗抑郁药、止吐药如胃复安)可能诱发或加重RLS,在医生评估下考虑调整。

戒烟限酒咖啡因: 尼古丁、酒精、咖啡因(尤其在下午/晚上)可明显加重症状。

非药物治疗(非常重要且应首选或联合使用):

规律适度的运动: 如散步、游泳、太极等,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。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或傍晚前,避免临睡前。

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:

固定作息时间,即使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。

营造舒适、黑暗、安静的睡眠环境。

睡前1-2小时避免看手机、电脑等电子屏幕(蓝光抑制褪黑素)。

睡前放松:温水泡脚(注意水温,透析患者感觉可能迟钝)、轻柔按摩腿部、冥想、听舒缓音乐。

避免睡前大量进食或饮水。

物理缓解措施: 发作时立即起身走动、伸展腿部、按摩、热敷或冷敷(个体差异大,可尝试哪种对自己有效)、使用振动按摩仪。

认知行为疗法: 学习应对技巧,管理因RLS和失眠产生的负面情绪。

药物治疗(在非药物无效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,由医生谨慎评估后使用):

α2δ配体(首选):

加巴喷丁、普瑞巴林: 目前被认为是透析患者RLS的一线治疗药物。对疼痛性感觉异常也有效。需注意剂量调整(肾功能衰竭需减量)和副作用(头晕、嗜睡、水肿)。通常在透析后当晚服用小剂量起始。

多巴胺受体激动剂(使用需谨慎):

普拉克索、罗匹尼罗、罗替戈汀(贴片): 曾是RLS一线药,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"症状恶化"(症状更早出现、更严重、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)和"冲动控制障碍"(病理性赌博、强迫性购物/进食等)风险。如需使用,应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,严密监测副作用。罗替戈汀贴片可能提供更稳定的血药浓度。

铁剂补充: 如前述,静脉补铁是纠正铁缺乏的根本治疗,而非仅仅对症药物。

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(谨慎使用):

氯硝西泮: 可能帮助改善睡眠和减轻RLS症状,但有依赖、跌倒、认知影响风险,尤其对老年患者。仅在上述药物无效且失眠严重时短期、低剂量考虑。

阿片类药物(严格限制):

低剂量羟考酮、曲马多等: 仅在其他所有治疗均失败、症状极其严重时,在严格监控下由专科医生考虑使用。存在成瘾、呼吸抑制等严重风险。

重要提示:

个体化: 没有"最好"的药,只有"最适合"的药。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、合并症、药物相互作用、副作用风险等选择。

低剂量起始,缓慢加量: 所有药物都需从最小剂量开始,根据疗效和耐受性缓慢调整。

严密监测: 定期复诊,评估疗效、副作用(尤其是多巴胺能药物导致的症状恶化和冲动控制问题),及时调整方案。

避免突然停药: 尤其多巴胺能药物,突然停用可能导致症状反跳性加重。

五、 医患同心:管理RLS的关键

不安腿综合征虽然顽固,但并非不可战胜。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王大爷在医生指导下,经过系统检查发现存在铁储备不足(铁蛋白仅65 ng/mL)。通过一个疗程的静脉补铁治疗,并调整了透析处方确保充分性,同时开始在透析后规律服用小剂量加巴喷丁。他坚持每天傍晚散步半小时,睡前用温水泡脚并做腿部拉伸。几周后,王大爷激动地反馈:"晚上腿里‘闹腾’的蚂蚁少多了!终于能连续睡上四五个小时了,白天精神头足了,连血压都稳了些。"

面对不安腿综合征的困扰,早期识别、准确诊断和系统治疗是破解困境的关键。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为生命续航,而管理好如RLS这样的并发症,则是提升这段航程质量的重要保障。每一次症状的缓解,每一次安稳的睡眠,都是对患者坚持治疗、积极生活的莫大鼓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