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房颤动合并ckd 4-5期非透析患者的口服抗凝药选择

来源: 作者: 添加时间:2025/8/14 点击次数:32


一、研究背景

慢性肾脏病(CKD4-5 期合并心房颤动(AF)的患者中,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头对头比较数据。该人群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均显著升高,eGFR<30 mL/min/ 1.73m² 者出血风险是肾功能正常者的7倍。既往随机试验多排除肌酐清除率 < 25 mL/min 的患者,且未对直接口服抗凝药进行头对头比较。

二、研究设计

1. 数据来源201311-20201231日美国 Medicare 数据库。201311-2022331Optum Clinformatics® Data Mart 数据库(商业保险人群)

2.研究人群纳入标准:新启动抗凝治疗、非瓣膜性 AFCKD 4-5 期(两次诊断编码确认,eGFR<30 mL/min/1.73m² 的阳性预测值为 76.1%)、无抗凝药使用史(前365天)、连续参保≥12个月。排除标准:关节置换、肺栓塞、深静脉血栓、瓣膜性心脏病(前1年),或入组前30天有大出血。

3. 暴露分组:华法林、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(以阿哌沙班为参考)。

4. 结局事件1)主要结局:大出血(住院)、缺血性卒中;2)次要结局:全因死亡率、严重胃肠道出血、颅内出血

5. 分析方法1:1 倾向评分匹配(调整80个混杂因素,包括人口学、合并症、风险评分等);Cox 回归估算风险比(HR),Meta 分析合并数据库结

三、研究结果

1. 基线特征:华法林对比阿哌沙班n=12,488;利伐沙班对比阿哌沙班n=5,720两组队列的平均年龄为78-79岁,以白种人为主(81.7%-83.4%),黑种人占比 9.2%-10.1%,其他种族或未明确种族占比 5.9%-8.1%CHA₂DS₂-VASc评分(评估缺血性卒中风险)平均5.3-5.4 分,HAS-BLED 评分(评估出血风险)平均2.8-2.9 分,提示存在中高出血风险。

研究的基线特征显示,AF合并晚期CKD患者是一个高龄、合并症多、血栓与出血风险均高的脆弱人群,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(高血压、心衰、缺血性心脏病)、代谢异常(糖尿病、贫血)及多系统受累。倾向评分匹配后,华法林、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组的基线特征高度均衡(标准化均数差 < 0.1),排除了主要混杂因素干扰。

2. 结局事件对比

3. 绝对风险对比2 年大出血风险:华法林 12.3% vs. 阿哌沙班 7.2%(差异 5.1%);利伐沙班 11.2% vs. 阿哌沙班 7.7%(差异3.5%)。2 年缺血性卒中风险:三组均约 1.5%-2.2%,无显著差异。

4. 敏感性分析:在 CKD 3 期人群中验证,结果与主分析一致,支持结论稳健性。调整高维倾向评分、不同停药定义等分析均显示结果一致。

四、研究结论:AF合并CKD 4-5的患者中,与阿哌沙班相比,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的大出血风险更高,而缺血性卒中及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。阿哌沙班在该高危人群中具有更优的安全性,为临床抗凝治疗选择提供参考。

五、研究的局限性: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,虽然使用统计学方法矫正了混杂因素,但仍有可能存在残余混杂,如非处方阿司匹林使用未纳入等。其次,缺血性卒中事件少,导致置信区间宽,可能导致统计学把握度不足,出现假阴性结果。

六、文献学习笔记

1. 核心结论:AF合并4-5CKD患者中,阿哌沙班相比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的核心优势在于更低的大出血风险。与阿哌沙班相比,华法林的主要出血风险增加 85%HR 1.85),利伐沙班增加 69%HR 1.69),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(华法林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115%)。而三者在预防缺血性卒中及全因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。

2. 学习文章的统计学方法:研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+多模型分析+多维度验证的统计学框架,有效控制了混杂偏倚,为抗凝药物在晚期CKD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提供了可靠的证据。严谨的统计学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。

1)新用户、活性对照队列设计:研究聚焦新用户(即过去 365 天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的患者),避免“prevalent user bias”(现用者偏倚);以阿哌沙班为活性对照,分别与华法林、利伐沙班进行对比,减少了安慰剂效应等干扰。

21:1 倾向评分匹配:核心的混杂控制方法。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,基于80个基线协变量(包括人口学特征、合并症、用药史、风险评分等)计算每个患者接受华法林/利伐沙班 vs. 阿哌沙班的倾向得分,再采用最近邻法 1:1 比例匹配,匹配容差为0.1个标准差。匹配后通过标准化均数差(SMD)评估协变量平衡性,确保所有变量的 SMD<0.1,达到组间可比。

3)结局分析模型:Cox 比例风险回归:用于估算HR 95% CI,对于存在竞争风险的结局(如死亡可能影响出血事件的发生),采用特定原因风险模型cause-specific hazard models)进行校正。 使用累积incidence函数计算绝对风险(如2年大出血风险),该方法在存在竞争风险(如死亡)时,不会高估事件的绝对风险,更贴合临床实际。Meta 分析:由于数据来自MedicareOptum两个数据库,研究先在各数据库内计算HR率差,再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,以整合不同人群的效应,提高结果的外部有效性。

4)敏感性分析验证:阳性对照验证:在CKD3期患者中重复分析,结果显示华法林vs.阿哌沙班的大出血风险比(HR 1.67)与主分析一致,且与既往 ARISTOTLE 试验结果吻合,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。 高维倾向评分:在原有 80个协变量基础上,通过高维倾向评分算法自动纳入数千个诊断、操作和药物代码作为潜在混杂因素,进一步减少残余混杂。 = 3 \* GB3 不同随访策略:包括意向性治疗分析183天随访,不考虑停药或换药)、调整停药定义(15天或45天处方间隔)、排除近期卒中患者等,均显示结果稳健。 = 4 \* GB3 其他补充分析:如按剂量分层(阿哌沙班 2.5 vs. 5mg)、采用PS重叠加权(overlap weighting)替代匹配法、使用Fine-Gray模型校正竞争风险等,均支持主结论的一致性。

3. 临床实践指导意义:对于非透析的房颤合并 CKD 4-5 期患者在选择抗凝药物时,阿哌沙班可作为优选,因其在不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前提下,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。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(覆盖美国全国性医保人群),首次明确了三类药物在该人群中的头对头差异,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直接证据。结论填补了晚期CKD人群抗凝治疗的证据空白,尤其针对既往随机试验排除的高风险患者,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真实世界依据。但目前研究随访时间多 < 2 年,需更长周期的数据验证口服抗凝治疗对远期心血管事件、肾功能进展的影响。

参考文献:Fu, E. L., Desai, R. J., Paik, J. M., Kim, D. H., Zhang, Y., Mastrorilli, J. M., Cervone, A., & Lin, K. J. (2024). Comparativ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Warfarin or Rivaroxaban Versus Apixaba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KD and Atrial Fibrillation: Nationwide US Cohort Study. Am J Kidney Dis, 83(3), 293-305 e291.

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苏晓乐 2025-08-06